2016年10月20日17:00,正值全院下班高峰时间,耳鼻喉科的各位医护人员却在翘首期盼着聆听电子喉镜窄带成像(NBI)技术交流讲座。此次讲座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倪晓光主任为我科医护人员讲授NBI技术的临床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讲座伊始,冯炜主任首先向倪晓光主任介绍了我科的◤科室背景、工作设施、科室人员及科室发展理念等相关情况,并向各位听者简要阐述了NBI的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倪晓◣光主任就NBI技术工作原理和临床应用、内镜下病变的形态学特︻点、NBI技术在鼻咽喉部病变中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检查技术要点、照片采集、报告书写格式及技术操作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而不失重点地讲解。讲解同时还为各位听者配备了自己工作多年中收集的大量鼻咽喉部病变NBI内镜下的典型图片及视频,使大家对NBI技术¤有了更加直观、系统的认识。讲座过程中,信莉、杨翼等多位医生就NBI技术的◥相关问题与倪晓光主任进行了交流。倪晓光主任在NBI技术方面的专业▓讲解,不仅对我Ψ 科医护人员的技术操作及诊断大有助益,同时也必将惠及患者的利益。倪晓光主任严↘谨的治学态度、高超的临床技术及优秀的专业素养同样给科室各位医护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讲座㊣内容详实、专业性》很高,分析透彻而又贴近临床,使在座听者对电子鼻☆咽喉镜NBI技术←的应用有了全新的理解与认识。
?
讲者介绍:倪晓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肿瘤内镜的临床诊疗工作,2005-2006年在意大利米兰国立肿瘤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后续在德国、日本及国内等☆多家内镜中心学习内镜专项技术。在全国最早开展了头颈部肿瘤的窄带成像(NBI)内镜临床研究,在国内外最先提出了喉癌和鼻咽癌的NBI内镜诊断分型。主要擅长鼻咽喉部肿╲瘤的内镜下诊断和鉴别诊断∑,对咽喉部良性病变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中国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培训教材《咽喉内镜技术卐》,负责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
鼻咽喉镜:鼻咽喉镜检查是鼻咽喉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对腔内粘膜情况能够做到细致判断,并可获得组织学证据。鼻咽喉部早期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特点是病变较表浅,影像学检查(CT和MRI)常难以发现,内镜检查是发现早期恶性病变最有效的手段。内镜硬件设备发展迅速,目前已步入高清电子内镜时代,电子喉镜管径纤卐细,镜身柔软,图像清晰,能够充分检查到口腔、鼻腔、鼻咽腔、口咽腔、下咽和喉部等器官的粘膜情况,除明确诊断,还可通过微创方式进行内镜下治疗。为加强对粘膜表面的观察,出现了多种光学技术的改进,最具代表性的是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诊断技术,除了具备一般的电子喉镜功能,还通过特殊的光谱变化能够使粘膜表面的血管及粘膜表面的形态得到强化,发现早期癌变病灶,明确病灶性质及判断病变的浸润深度、指导内镜下微创治疗,已经在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技术目前在头颈部病变的应用中虽尚处初期,但由于其在鼻咽︽喉病变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及敏感性、特异性,随着应用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不久的将来必¤定会成为头颈部病变诊断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科最新引进带有NBI功能的奥林巴斯CV-170电子鼻咽喉镜,成为目前众多北京三甲医院之中拥有此项检查技术的少数几个耳鼻喉科室之一。NBI及白平衡调整功能可以提供精准的图像色泽及病变质地表现,直径2.6mm、直径3.2mm的非钳道内镜及直径4.8mm的钳道内镜方便患者检查和治疗所需,NBI特有技术效果更加方便医生诊断及患者受治。